找到相关内容520篇,用时1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台山僧人名冠武林

    元世祖将西征,有司奏五台等处僧徒能咒术武略膂力者,为部兵扈从西征。”只是大臣耶律楚材以僧徒若开杀戒必无忠心为由力谏,方才作罢。  马明达先生还提到:南宋赵彦卫《云麓漫抄》载,建炎、绍兴年间,湖北...?旧时将领如何布兵摆阵?  武林中身世显赫的“峨眉派”与少林寺什么渊源?  ——从这期开始,本栏目刊发一组《文史武谭》,探究武林旧事。  五台僧人真宝率众抗金  著名武术家、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、通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4758613.html
  • 小乘中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之安立

      如说:“婆罗门不饮酒。”是由于其声从亲排除自之所遮词中不引出余法非遮和立随一。由于讲说:“婆罗门不饮酒”之此声从亲排除婆罗门不饮酒之词中是亲不引出、疏亦不引出机会亦不引出余法非遮和立随一。当知...差别时,却是在于有余涅槃未断除蕴之相续,无余涅槃已断除蕴相续这样之差别,此理正如第二遍智世亲菩萨所说,其《六十理论释》中云:“彼有余依者,为仅有蕴而已解脱烦恼系缚;无余依者,是断蕴相续相。”此理是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4559430.html
  • 玄奘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未来发展之方向

    角度,针对本土社会变迁与宗教发展开设相关课程,使学生获得较为客观正确系统的知识。  (2)规划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合作,推动师资交流研究生跨校选课。  (3)重视佛学课程,开设佛学讲座,延聘...  玄奘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未来发展之方向  引言人:邱燮友   一、前 言   中国古代神话“盘古开天辟地”的故事,他经历了一万八千年,才发现天地的存在。而玄奘大学的创立,经我们的创办人了中...

    邱燮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3063228.html
  • 我的人生观

    所以用人“德才兼备”之标准,“选贤与能”之说法。“贤者”,则是有操守,德行的人。   “未学做事,先学做人”、“做事容易做人难”这些前人的经验足见待人的重要性。   为甚么人们会说“未学做事...油成绿色便可以了。但对人便不同了,你必须问问那人是否喜欢绿色?否则你所做的事便得不到应有的效果。若不喜欢,你可能给人骂一顿,说你多此一举。所以“渴时一滴如甘露,醉酒添杯不如无”“好心办坏事”的情况...

    杨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178586.html
  • 禅法与净土

    ,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,总因不识禅字,故致此胡说八道也。岂大彻大悟者,十九人,错走路头,即随五阴魔境而去,着魔   发狂也。夫着魔发狂,乃不知教理,不明自心,盲修瞎链之增上慢种耳。何不识好歹...,则便成毒药矣。夏葛而冬裘,渴饮而饥食。不可相非,亦不可固执。唯取各适其宜,则有利无弊矣。   只为心头未悄然   参禅一事,谈何容易。古人如赵州念禅师,从小出家,至八十余岁,尚且行脚。故颂之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789887.html
  • 悟空佛牙流转记

    自太祖、太宗以降供养佛牙事频见于史载。王珪《三朝御赞佛牙舍利序》记宋五代皇帝供养佛牙三朝御制《佛牙赞》,“烈火煅试,晶明坚固,光彩夺目”,逢旱灾,“祷于禁中,随时大雨”,“舍利隔水晶匣出如雨点”等...石函上镌刻《宝相寺瘗葬佛牙舍利记》铭文:   郓州中都(汶上)县郭内赵世昌,先于熙宁六年(1074)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,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支、舍利数百颗。今以自备施主将到者,以金为棺...

    汪海波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435392967.html
  • 试析九句因中因与同品的关系

    一步利用这样的关系来分析因三相。而对于九句因本身的探究就相对较少了。   《因明正理门论》中这样说九句因:“谓于同品中于其异品或。非有。非有。于其同品非有俱各有如是三种差别。”这就是说,与同品相对应的因与异品的关系分别是有、非有以及非有。同理,与同品非有非有相对应的也是这三种情况,3×3=9,共九种。   这里我们单说因与同品的关系。异品是同样的道理,我们就不再详细叙述。在《因明...

    淮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4938284.html
  • 禪修對現代生活的適應

    ,釋尊說:  何等法應知、應了,悉知悉了?所謂名色。何等法應知、應斷?所謂無明愛。何等法應知、應證?所謂明、解脫。(T2,87c)  此處佛陀已指出整個禪修的目的與核心,要以了解自己身心(名色)的實相為重點,將無明愛斷除,證得明與解脫。此中,愛是對三(三界)的執著,其根本仍然是來自無明。由此可知,禪修必須以培養「明」為其核心。但是,如何培養「明」呢?其下手處為何呢?前已提及要由名色(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0140250.html
  • 禅修对现代生活的适应

    知」。这些身心现象,佛法上归纳为「名」与「色」,因此,释尊说:  何等法应知、应了,悉知悉了?所谓名色。何等法应知、应断?所谓无明爱。何等法应知、应证?所谓明、解脱。(T2,87c)  此处佛陀已指出整个禅修的目的与核心,要以了解自己身心(名色)的实相为重点,将无明爱断除,证得明与解脱。此中,爱是对三(三界)的执着,其根本仍然是来自无明。由此可知,禅修必须以培养「明」为其核心。但是,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347822.html
  • 关于生命现象的探讨——解读《大因经》

    欢快的,或不苦不乐的。  如是从爱至受,或从受至爱的次第,以图示之:爱—求—利—分—染欲—著—悭—家—守—诸不善法—受  爱爱的缘——直探生命之源  经文在论述生命历程之源时,将爱分为欲爱爱。此二法并不是第一因,它们是缘觉而的。觉,当是对外境的种种感触,不外色声香味等法。而觉之六法,也是由眼耳等六根的好乐(更乐)而。更乐又以名色为缘,文中以名身色身释名色,与后期的五蕴之释不同。名色又...

    道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552231.html